医药网11月28日讯 翘首企盼!《中医药法》终于要来了!
11月23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公开场合透露, “《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下称《中医药法》)即将出台。”
这就意味着,《中医药法》将正式成为我国起草的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国家法律,而可以预见的是,万亿市值的中医药产业将全面迎来利好。
王国强是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公布这一消息的,他同时指出,中国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最近几个月来,中医药在政策层面所享受到的“待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他认为,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则设立“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专门篇章,更明确中医药的重点任务,同时在全篇多处提及中医药,将其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各方面。
王国强进一步透露,中医药立法中已考虑到名贵中药材的保护内容,同时还包括医疗、文化、民营医院等。目前,国家中医药法草案正在广泛征求各个省市的意见,顺利的话,将尽快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
尽管对于是否会在上半年出台时间表,王国强表示目前“尚不可预见”,但他也同时表态:“威斯尼斯人wns5757希望越快越好”。
▌ 中医药“红利”年
几乎贯穿2016年全年,中医药产业密集迎来政策红利。
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7月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旅游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计划未来3年,在全国建成1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00个示范基地、1000个示范项目。
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将中医药行业提升至“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行业”的地位。
《规划》进一步给出明确增长目标——在“十二五”期间中药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3172亿元增长到7867亿元,年均增长19.92%;预计在“十三五”期间,中药规模以上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规模收入在2020年预期达15823亿元,突破万亿,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
而包括计划在近期公布的“十三五”中医药科技规划等,都被市场和投资界认为是监管层和国家战略层面“升格”、提速中医药产业,并带动中医药产业、中医院、中医、制剂和药装、药材种植和旅游等子领域产业升级的重要信号释放。
兴业证券发布研报称,对于医药板块,在事件催化方面,一方面关注政策利好投资机会:如新进医保品种、两票制下的大商业企业、临床试验基地放开下的CRO龙头、以及量价齐升中的血液制品企业,此外一些基本面稳定或向上,存在增发价倒挂等事件驱动的公司也是自下而上的布局的理想选择。
▌ 不做临床,经典名方“特赦”
今年8月,《中医药法(草案)》二审,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加强了对中药材种植养殖、流通使用和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炮制、中药制剂配制等的监督管理,提出生产符合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
这无疑简化了中药审批上市的程序,为相关企业和产业注入了强心针。
二审稿定义的“古代经典名方”,是指“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具体目录将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公开资料显示,中医治病多用方剂,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方剂近10万个,其中著名的北京同仁堂十大名药之一的牛黄清心丸的本方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牛黄清心圆”;云南白药是彝族名医曲焕章以彝族民间用药为基础,吸取马帮行医用药经验,同时借鉴《本草纲目》和《滇南本草》等中医典籍于1902年创制的。
中国通过各类科研项目支持中药经典名方的挖掘与开发的工作一直在持续——1999年,“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立项资助,这是中医药界的第一个“973”项目,共分8个课题组,以六味地黄方、复方丹参方、清开灵方、血府逐瘀方等5个经典名方为样本,创建了以中药组分配伍理论为指导的研制现代中药的新模式和相关技术。
“这样规定是相当科学,并且更符合实际情况。”高特佳医疗投资集团业务合伙人王曙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古代经典名方经过多年的使用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如果按照现代的方法重新进行验证和审批未必科学,另外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日本的汉方药早就采用了类似的审批方式,日本政府规定《伤寒论》中的方子不用做临床就可以直接入药。”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丛斌在向大会说明时表示,“有的地方、专家和药品生产企业提出,中药审批应当符合中药特点,对生产符合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应当简化审批程序,鼓励企业开发利用传统中药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也认为,在新药的研发上,中药和西药确实应该有各自的审评标准,“完全套用西药标准,就好比用芭蕾舞的标准评判京剧,这恐怕不行。”
▌ 普涨,中药龙头企业“起跳”
一系列高频次高规格的政策刺激下,中医药产业迎来“大阳春”。
数据显示,2014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而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关注,将最先利好具有药品和高端器械研发创新能力并且拥有高质量仿制药品的企业。
与此同时,包括东阿阿胶、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康美药业等传统保护品种和产业链整合优势较强的龙头公司,都将因政策红利而最先受益。
事实上,面对近两年来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代表企业已经纷纷开始提前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康美药业智慧药房从2015年6月正式上线至今,日处方量从今年二季度的4500张迅速增加到目前的1.2万张以上,环比增速达到30-40%,年底有望实现3万张,带来6亿以上的中药饮片增量收入——这个三方共赢的业务模式,医院节约成本、患者节约时间、公司可换取中药饮片的销售,变现逻辑明确。
而主打中药现代化的天士力的核心品种丹参滴丸即将完成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提前完成,多个品种有望进入调整后的国家医保目录。